关于选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知
各下属党委,各单位:
根据省委组织部 省委农办 省农业农村厅《关于向重点乡村选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》文件精神,我校今年将继续选派3名党员干部到地方挂职,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。为做好这项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人选条件
政治素质好,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,热爱农村工作;有较强的工作能力,敢于担当,善于做群众工作,具有开拓创新精神;事业心和责任感强,作风扎实,不怕吃苦,甘于奉献;具备正常履职的身体条件。中共正式党员,具有1年以上党龄和2年以上工作经历。
主要从学校处级及以下管理干部,教师、科研、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、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,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。
二、主要职责任务
(一)建强村党组织。重点围绕增强政治功能、提升组织力,推动村干部、党员深入学习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;推动加强村“两委”班子建设、促进担当作为,帮助培育后备力量,发展年轻党员,吸引各类人才;推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严格党的组织生活,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,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。
(二)推进强村富民。重点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,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;开展跨村联建,推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,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,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;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、深化农村改革、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,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。
(三)提升治理水平。重点围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、提升乡村善治水平,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加强村党组织对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,形成治理合力;推动规范村务运行,完善村民自治、村级议事决策、民主管理监督、民主协商等制度机制,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和“六要”群众工作法等制度,完善村规民约,加强村务监督;推动化解各类矛盾问题,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,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。
(四)为民办事服务。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,经常联系走访群众,参与便民利民服务,帮助群众解决“急难愁盼”问题;推动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关爱服务,经常嘘寒问暖,协调做好帮扶工作;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、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(五)坚持务实作风。第一书记要从派驻村实际出发,抓住主要矛盾,细化任务清单,认真抓好落实。找准职责定位,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,与村“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,切实做到遇事共商、问题共解、责任共担,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、不退缩,主动上前、担当作为,同时注意调动村“两委”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做到帮办不代替、到位不越位。
三、驻村时间
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任期3年。
四、驻村待遇
1.驻村期间,驻村干部只转党组织关系,不转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,派出单位保留编制、职务和职数,不影响其正常职务职级晋升、调资和职称评定。工资由派出单位发放,享受派出单位同类同级人员的各项福利待遇。
2.驻村干部进村前,学校一次性发放驻村安家费1万元,并为其办理驻村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;驻村期间,往返路费按《福建省省管异地任职和挂职选派干部交通保障暂行规定》执行,办公经费每人每年5000元,每月参照差旅费中伙食补助费标准给予生活补助,安排通信补贴。
3.驻村期间,对表现优秀、符合任职条件的驻村第一书记,原则应及时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;驻村工作期间未晋级,符合任职条件的,驻村工作期满返回后,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。对专业技术人员,在申报评审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,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。
五、选派工作程序
采取个人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方式,提出初步人选;个人或所在机构填报《驻村党员干部登记表》(见附件),经下属党委(单位)同意后报党委组织部;校党委研究确定选派建议人选。
六、工作要求
各下属党委要高度重视选派第六批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,切实把选派第六批驻村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,广泛深入宣传发动,认真做好符合选派条件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,鼓励他们积极报名,把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、年轻干部等选派到村任职。各下属党委(各单位)于5月31日(星期一)上午9:00前将报名材料报党委组织部(明德楼1106室),同时,将登记表电子版和报名人选1寸蓝底免冠标准照片(像素300dpi以上,标明所在单位和姓名)电子版发至电子邮箱154784816@qq.com。
附件:1.驻村党员干部登记表
附件 1.docx
2.关于向重点乡村选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
附件 2.pdf
中共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组织部
2021年5月28日